南瓜
別 名:麥瓜、番瓜、倭瓜、金冬瓜,臺灣話稱為金瓜。
英 文:Pumpkin, Squash
學 名:Cucurbita moschata
科 名:葫蘆科南瓜屬
原產地:北美洲
品 種:栽培品種甚多,根據歸類有以下五種:西洋南瓜( C. maxima )、中國南瓜( Cucurbita moschata )、美國南瓜( C. pepo )、黑子南瓜(C. ficifolia)、墨西哥南瓜(C. mixta)。
莖 :綠色蔓藤,有絨毛,20公分左右一節,每節長一片葉子。
葉 :一般為圓形或心形,長20公分,寬30公分,有時葉脈帶有銀白色斑紋。
花 :莖長大到十到十二節會開雌花,下一節就開雄花。隔三朵雄花後會再開一朵雌花,非常有秩序。長在同一棵植物體上的雄花和雌花一眼就可分辨,因為雌花的花梗上端有個小瓜,雄花無。
果 :肉色呈黃至橙色,形狀及大小變化極大。
特 徵: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,全株有毛,在園藝學上被歸類為蔬菜作物。種類甚多,是所有瓜果類蔬菜中外貌最為多樣化者;有重量僅幾公克的觀賞南瓜,至上百斤的"世界果王"大南瓜。一般市場賣的多是中國南瓜,黑子南瓜不能吃也不好看,但抗病性強,常拿來作其他瓜類作物的根砧用。
繁 殖:可用播種法,種子發芽適溫 25-30℃,台灣全年均可播種,以11~2月最佳,直播或育苗均可。不論秋作或春作均較其他瓜類作物生育迅速。栽培土質以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。栽培方式可用匍匐式,播種到採收約達5~6個月。
生長環境:性喜溫暖,耐高溫,生育適溫 17-25℃,排水、日照需良好,不喜歡過多水份,容易由根部腐爛。5~9月盛產,全省各地均有栽種。
用 途:
1.可食用:南瓜的營養成分相當齊全,營養價值很高。果肉與種子均可食用,老瓜可作飼料,花柄、花托、花冠皆可食用 。
2.觀賞用:果可供裝飾、擺飾用,亦可彩繪南瓜, 也可搭配花藝造型盆栽,在市面上很受歡迎。
資料來源
http://www.mrflora.com/bt_nangua_oblate.htm 台東洪記植物檔案
http://globalmedia.wikia.com/wiki/%E5%8D%97%E7%93%9C全球媒體研究室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8D%97%E7%93%9C維基百科
http://larnsenji.com/shop/Agro/Pumpkin.php九龍園
西瓜
別 名:伏瓜、夏瓜、寒瓜、水瓜及青登瓜
英 文:Watermelon
學 名:Citrullus lanatus
科 名:葫蘆科
原產地:北非蘇丹境內。
特 徵:一年生蔓恆草本植物,雙子葉開花植物,形狀像籐蔓。可分為野生或種植種。野生西瓜稱為野生西瓜種質(學名:Citrullus lanatus var. citroides),而種植的西瓜則稱為栽培西瓜品系(學名:Citrullus lanatus var. lanatus)。
品 種:台灣早期引進品種名為固定品種如黑皮、海湖種、嘉寶瓜等,60年代後台灣自行改良,先後推出紅娘、富寶等大型紅肉西瓜及小鳳、特小鳳、金蘭等黃肉小西瓜,同時亦育成鳳山一號、種苗二號等無子西瓜(三倍體西瓜)。目前由於品種更迭極快,概可分為大西瓜、小西瓜及無子西尺三大顆。
葉 :呈羽狀互生,卵形或心臟形,前端尖形,有缺刻,深裂成3片,葉柄長。
花 :著生於葉腋,雄花直徑2.5~3公分,雄蕊3個,花絲離生,雌花形似雄花,柱頭3個,腎形,花萼5片,鐘狀,每片呈披針形,花冠鐘狀,深裂,黃色,花瓣呈長橢圓形、卵形或圓形。
果 實:大,近球形或橢圓形,屬於假漿果一類;外皮光滑,呈綠色或黃色有花紋,果瓤多汁為紅色或黃色(罕見白色)。產量大,差不多每一株藤就可以結出達100個果實。
生長環境:性喜高溫氣候,溫度低於12度或高於40度,則植株發育減緩或停止。果實之發育和成熟,則需要28~32度促進果肉色素和糖分的刑成。台灣西瓜栽培其分春秋和夏、秋作。唯冬季溫度低,果實容易發生瓜果皮厚,空心和畸形現。產地遍及全省各地。
功效:西瓜瓢及西瓜皮味甘、淡、性寒、無毒。西瓜子仁味甘性平。均以鮮吃為主,含天水分達92%以上,因此在暑熱出汗多,口乾喉苦,尿液減少、大便不暢,一天吃數片西瓜能消暑氣,尤其腎臟炎浮腫、黃疸、糖尿病、高血壓患者皆有很大的幫助,若平時就貧血衰弱,胃寒胸悶,客易腹瀉的人,最好少吃西瓜。
資料來源
http://www.lilyfruit.com.tw/data_5/book_01.php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8%A5%BF%E7%93%9C維基百科
http://www.afa.gov.tw/tenclassic_index.asp?CatID=7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
1. 實驗目的:
利用不同嫁接法與接穗,觀察其與南瓜砧木之嫁接情形。
2. 材料:
南瓜苗、西瓜苗、竹籤、刀片、橡皮管、穴盤、有機土。
3. 方法:
用套接、頂插接、頂斜插接法,將南瓜與西瓜接穗分別嫁接在南瓜砧木上。
4. 實驗步驟:
①. 套接
I. 砧木直接以剪刀或利鋸將欲嫁接部位橫剪,用刀片在砧木莖頂由下往上斜削45度,把苗莖削成單斜面形,斜面長1cm。
II. 取接穗苗,用拇指、中指捏住接穗兩片子葉,使接穗的莖搭在食指肚上,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下方0.5-1cm處向下45度斜削,把苗莖尾端削成單斜面形,斜面長1cm。
III. 將砧木上方套進橡皮管內,再將接穗套至其上,使斷面相互結合。
②. 頂斜插接(西瓜嫁接南瓜)
I. 剔去砧木苗的頂芽,用竹籤在苗莖頂沿子葉連線方向向另一子葉下方斜插一孔,深度以竹籤尖剛剛露出苗莖1-3mm為佳。
II. 取接穗苗,用拇指、中指捏住接穗兩片子葉,使接穗的莖搭在食指肚上,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下方0.5-1cm處向下45度斜削,把苗莖尾端削成單斜面形,斜面長1cm。
III. 把接穗苗莖插入砧木插孔内,接穗莖要確保插牢。接嫁後,盡快把嫁接苗放入培育箱内,澆水,蓋嚴保濕。
③. 頂插接
I. 剔去砧木苗的頂芽,用竹籤在苗莖頂向正下方插一孔,深度以1cm為佳。
II. 取接穗苗,用拇指、中指捏住接穗兩片子葉,使接穗的莖搭在食指肚上,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下方0.5-1cm處向下60°斜削兩面,把苗莖尾端削成尖狀。
III. 把接穗苗莖插入砧木插孔内,接穗莖要確保插牢。接嫁後,盡快把嫁接苗放入培育箱内,澆水,蓋嚴保濕。
5. 結果:
①. 觀察日誌
②. 種植紀錄
I. 套接
II. 頂斜插接
III. 頂插接
④. 生長紀錄
I. 套接
II. 頂插接
III. 頂斜插接
6. 討論:
套接部份的植株幾乎全部死亡,推測為環境過於潮濕,或當初加水過多,因此造成植株腐爛;另一因素為當初在套接時因套管過鬆,許多接穗皆無法與砧木緊密結合,因此部份與砧木分離,造成接穗早已死亡。頂插接與頂斜插接發育良好,因部份接穗掉落,造成數量上的損失;其餘植株健康,無嚴重的病蟲害或缺水、生長不良情形。接穗皆已與砧木緊密結合,並開始新的生長。部份頂斜插接接穗未與砧木接和,已自行發根,觀察發現為砧木苗莖開口過大,導致接穗無法與砧木結合,往後嫁接時應特別小心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