蝴蝶蘭的無菌播種
一、前言
臺灣南部為蝴蝶蘭的原生地之一,其他原生地分佈於菲律賓群島、澳洲、新幾內亞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、中國雲南、四川、海南島等區域,全球約有50個原生種。過去二十多年以來,由於民間趣味者的栽培及育種,加上水牆溫室及新栽培技術的引進,使臺灣地區的蝴蝶蘭生產形成一個產業,其產值約為每年30-40億元 (李、2002)。主要市場在日本、美國、中國大陸、歐洲等國家。蝴蝶蘭之品種種類相當多,主要由蝴蝶蘭屬(Phalaenopsis)、及該屬與朵麗蘭屬(Doritis) 雜交之屬間雜種 (Doritaenopsis)。目前蝴蝶蘭盆花在荷蘭及美國盆花市場均已躍居領先地位,荷蘭之蝴蝶蘭公司更積極投入組織培養量產及品種選育;而我國在過去由公家機構或大學進行之蝴蝶蘭相關研究,著重於開花調節 (李哖、1986) 及栽培管理技術,組織培養或無菌播種及幼苗生長雖已有研究報告發表 (涂、李,1987;王、李,1991;Hinnen et al., 1989;Ichihashi, 1997;Tanaka, 1992;Tsai et al., 1992),對於擬新投入蝴蝶蘭之業者,仍需重新摸索技術,且即使產業界早已經能夠進行量產瓶苗,其組培關鍵技術均被視為產業機密,且組織培養過程待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,例如如何降低組織培養變異、提高增殖倍率、提高產品品質及生產效率等,均有待進一步建立作業程序開發相關技術,以便產業界能參考使用。
二、材料及方法
I、 材料:培養基、吸管(已滅菌)、濾紙、刀架、鑷子、本生燈、250ml三角瓶、漏斗、試管、無菌操作台、無菌水70%、酒精0﹒5%、次氯酸鈉、蘭花種子。
II、 方法:無菌播種(已成熟種子)
①. 器具和種子消毒:
1. 配置70%酒精
2. 無菌操作台噴以70%酒精,再用沾溼70%酒精紗布擦拭
3. 器具消毒:刀架、鑷子以本生燈滅菌後放置於無菌操作台冷卻備用
4. 配置0﹒5%次氯酸鈉溶液50ml於燒杯中。
5. 將蘭花種子放入小試管內,倒入少許0﹒5%次氯酸鈉溶液,以手封蓋用力震盪1分鐘。
6. 無菌操作台上取250ml三角瓶上置漏斗,將濾紙放入漏斗內。
7. 無菌操作台上將蘭花種子倒入漏斗內,試管內可用0﹒5%次氯酸鈉溶液涮洗數次至完全乾淨為止。
8. 次氯酸鈉消毒時間為10-15分鐘後(由種子放入次氯酸鈉至漏完為止),加入無菌水反覆沖洗3-5次。以吸管吸取無菌水將種子沖入濾紙底部。
②. 無菌播種:
1. 培養基外部以酒精擦拭無菌操作台打開鋁箔蓋。
2. 以鑷子夾取少許種子(約綠豆大小)放入培養基上。
3. 以吸管吸取無菌水約5滴滴於培養基上形成水的薄膜。
4. 瓶口封蓋後以火烤殺菌。
5. 輕輕搖動培養瓶使種子散開。
6. 置於培養架上初期培養在低光度環境300-500lux,發芽後光照度改用2000-3000lux。
7. 每週記錄培養基中種子存活數、發芽數、萌芽時間、生長發育情形。
三、試驗結果
四、討論
蝴蝶蘭實驗最主要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消毒的步驟,過程缺一不可,只要有任何一點細菌,便有可能會使培養基受到感染,本次本組的培養基製作全數成功,皆未出現發霉或受感染的錐型瓶,可見在實驗的過程中組員皆很小心謹慎,才有這麼多留存的數量;蝴蝶蘭播種是最早做的實驗項目,但觀察了一個學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,只在接近學期末時,培養基上出現了些微凸起的顆粒,有點像大蒜剛發芽時期,芽體會先凸起數公分一樣,但其實外表上還是與初製作時無太大差異,可能需更長時間的觀察。